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资格证> 教招有话说>

2025教招教育理论基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025-04-16 10:09:43 | 编辑 manager

  课程按照呈现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个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当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易错点,本篇文章成公教育主要围绕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概念核心

  首先,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其次,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与其相联的教育实践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其效果体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

  二、区别与联系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计划性。

  首先,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

  其次,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

  再次,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

  三、相关例题

  1、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解析:C。课程表是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常见的课程形态,并非学生计划内要掌握的知识,所以是隐性课程。

  2、课程表上安排的各门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解析:D。课程表上安排的各门课程都是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去完成和接受的课程安排,所以是显性课程。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成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成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商业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修改或删除。
成公教育职位筛选

微信群 公告早知道 备考早进行

成公考编交流学习群

成公教育官方公众号

抖音平台 备考视频与干货

内蒙古成公教育

成公那些事

热门直播

查看更多